北京中展信合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引发的思考

   今年5月,习主席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正式宣布中国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上博会”)。这是国家领导人为新一轮最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政府坚决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展览史上最高级别的策划。

   11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专题发布会,公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具体由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并由专门新成立的中国进口博览局和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承办,合作单位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机构。“上博会”由国家贸易投资馆、企业商业馆和虹桥商业论坛三大部分组成,将邀请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组织全国各省市及第三国客商约15万商家到场采购。

11月5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和上海市市长应勇分别主持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周年倒计时启动仪式。钟山部长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消费国,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将为世界各国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历史性的机遇。“上博会”的举办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自信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热烈的响应,预计明年首届“上博会”的规模将达到24万平方米。

 广交会:从出口交易会到进出口交易会

   从“上博会”大家马上能联想到“广交会”。新中国成立依始,1954年至1955年,由苏联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援建的4个展览馆相继落成。1956年,周恩来总理倡议在毗邻港澳的广州(流花路)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建立和加强新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易货贸易,打通国际市场和出口创汇渠道。首届广交会由国务院直属国际经济联络局(即中国贸促会的前身)和外贸部负责具体组织筹备和承办,随后外贸部专门成立了“广州对外贸易中心”负责广交会的日常工作,首批国际联络局(即贸促会)骨干也留在了广州,而中国贸促会及贸促会上海分会、武汉分会把精力放到了北京、华东和华中3个“苏联展览馆”的经营和办展上,淡出了广交会的具体事务。

从1957年4月开始,广交会从每年一届改为春秋两季定期举办,至今从未间断过。经过60多年的发展,广交会从最初每届规模不到1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琶洲展馆)每届三期,总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全球第二大展。根据广交会副主任徐兵在2017年第122届(秋季)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届有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商超过19万人,出口成交1986.5亿元(折合301.6亿美元)。广交会对我国出口创汇、建立和发展中外经济贸易关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贸易顺差逐年扩大,贸易摩擦随之日益频繁,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摩擦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课题。为此,在2006年10月15日第100届广交会开幕式和庆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广交会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增设进口展,当时才设1个展厅(1万平方米)。到2016年进口展区设立十年,累计吸引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超万家的海外优质企业参展。中国新闻网专题报道《广交会60周年:从中国第一展迈向外贸第一促进平台》。在2017年的第122届广交会上,有包括日本、英国、韩国、美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家馆和港澳台地区展团参展,广交会促进进口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对于每届总规模100万平方米、每年两季、累计200万平方米的广交会而言,进口展区比例还是很低的,对增加中国进口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策划和筹办的。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展馆--上海国家会议展览中心是由商务部主导,广州外贸中心集团(广交会承办单位)投资50%股权,并派人担任总经理。最近新成立的“中国进口博览局”也直属商务部。可以说,“上博会”就是广交会的“孪生姊妹”。我们坚信,有国家领导人的倡议和关怀,有商务部的直接领导和广交会的丰富经验,有上海市的倾力配合和区位优势,“上博会”必将茁壮成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又一个超大型展览IP。

“上博会”与“广交会”一样,都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商务部操盘,对扩大中国从海外进口商品和服务,对中外双边贸易关系的推动作用,肯定是最强有力的,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促进多边贸易、打造全球化自由贸易平台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另外,中国贸促会作为国务院领导下的群团组织、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作为全国展览业主管部门之一,具有组织世博会、亚太国际博览会、北京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览经验的专业机构,并拥有中展集团公司这样的会展业国家队和北京两个展览馆资源,未能直接参与“上博会”、“广交会”这样的超级展览IP,笔者以为还是小有遗憾的。北京曾经是全国展览业的排头兵,近年来由于展馆面积扩建滞后等原因,一些大型品牌展览“雁南飞”,已经逐渐式微。

亚太博览会: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亚太博览会),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博览会,终结了中国没有大型国际展览会的历史。

亚太博览会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经济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倡议主办的国际多边贸易博览会,首届于1966年在泰国曼谷举办,第二届于1969年在伊朗德黑兰举办,第三届于197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每三年一届,但也只办了三届就停办了。1982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年会做出重启亚太博览会的决议,并决定于1985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四届。年会后,国务院指派中国贸促会赴曼谷亚太经社会总部商谈博览会的各项具体安排,并正式签署了协议。

为了确保博览会的圆满成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邹家华副总理任主任,中国贸促会、外经贸部、北京市领导任副主任,18个部委副部长任组委会委员的筹备小组,展出地点定在中国贸促会正在筹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邓小平同志还专门题写了馆名。

1985年11月15日至30日,由中国贸促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国务院总理李鹏、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十多个国家元首、18个部委领导等嘉宾出席。在4万平方米的场馆里,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蒙古、孟加拉、泰国、菲律宾、伊朗、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吉尔吉斯、美国、土耳其、卡塔尔、哥伦比亚、加拿大、德国、瑞典、瑞士、波兰、丹麦、娜威、香港、澳门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企业参展,各个展团共计1735人(中国展团385人),展出的机、电、仪产品和传统出口商品,令观众目不暇接。我国作为东道国,除综合馆外,还设有轻工、电子、机械、冶金、服装、专利、食品、旅游、房地产、销售等10个分馆,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技术令外商交口称赞。出售的各种名、优、新商品令购买者爱不释手。博览会盛况空前,万人空巷,15天的展出,观众达到80万人次,其中包括1万余名国外工商界人士。由于当时是11月下旬,北京已经进入冬季供暖,调运的南方花草难于存活,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绿化布置是用冬小麦苗替代的,一时传为佳话。

第四届亚太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有效体现了促进“南南合作”、加强“南北交流”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外双边贸易和亚太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多边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扩大了我国政治影响,同时也开创了举办国际博览会和大型国际多边活动的历史,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品牌知名度从此在国内外广为人知。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原定第六届亚太博览会三年后(1988年)在阿根廷举办。但是由于当时阿根廷国内局势问题,多次延期。一直到1992年1月,经亚太经社会倡议,第48届亚太经社会部长级会议决定,将于1994年上半年在北京继续举办“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国务院同样非常重视,组建了以副总理李岚清任主任的组委会,中国贸促会再次主办并获得了成功。

北京国际博览会:中国首个单独主办的国际博览会

由于亚太博览会的巨大成功,从中央领导、参与组委会各部委领导,到各省市、工商界、社会民众和媒体,均希望中国定期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贸易博览会,意大利、白俄罗斯、芬兰、韩国等计划在北京举办单国展的国家也纷纷要求参加北京的综合性博览会。但亚太博览会毕竟是国际巡回展,不可能永久在中国举办。1987年初,得悉原定1988年在阿根廷举办的第五届亚太博览会延期,中国贸促会决定另辟蹊径,经商外经贸部、北京市政府等18个部委支持,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定期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一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北博会,BIF)。

首届北博会于1989年7月14日至2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主题是“合作与发展”。组委会由薄一波任名誉主任,邹家华副总理任主任,中国贸促会会长、外经贸部副部长、北京市副市长任副主任,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外交部、科技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内贸部、机械部、轻工部、纺织部、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等15个部委领导任组委会成员,基本上保持了亚太博览会的规格。参展国家有24个国家和地区,展览规模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500多家,其中海外企业200多家,海外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十天的展出,观众超过20万人次,现场进出口成交2亿美元。首届北博会是“六四风波”后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活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为开幕式剪彩,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单独主办综合性国际贸易展览会。当时中国展览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国际性展览会不足30个,其中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13个,总展出面积12.2万平方米。由于以国外“来华展”和“单国展”为主,海外参展总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国内企业总面积才1.8万平米。专业展览只有纺织、机床、通讯、汽车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首届北博会规模保持在4万平方米(全馆),开设了海外馆、中国馆、省市馆和销售馆,其中轻工部还与组委会合作评选“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不少获奖企业和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大规模做广告宣传,北博会也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

1991年第二届北博会展出时间改为4月8日至23日,与春季广交会衔接,展期缩短为7天,组委会主任是分管中国贸促会的田纪云副总理,参展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7个,总面积41099平方米,现场进出口成交超过10亿美元,多边贸易成果更加显著,被称为“南有广交会,北有北博会”。

北博会从1989年到2001年历时14年,连续举办了七届,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田纪云、李岚清、吴仪,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等先后担任组委会主任,20多个部委及省市领导参与组委会。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北博会前六届合计贸易额为22.5亿美元+54亿人民币,为促进中外贸易与国际多边贸易,推动国内各省市各行业的内贸交流,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展览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国际性展览会达到694个,展出内容覆盖了工农业和服务业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北上广深等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展览市场。1999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有46个国际展,总面积45.7万平方米,其中海外馆12.1万平方米,中国馆则达33.6万平方米。北博会原来以海外馆、制造业为主,到了1999年第六届,消费品类占70%,制造业减少到30%。为此,从2001年起,北博会宣布向“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转型,随后也不再举办综合类展览会了。

尽管亚太博览会和北博会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们在促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促进国际多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我们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加强全国各省市各相关行业内贸和横向联系与合作,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展览史上,在中国贸促会的发展史上,包括在北京的会展业发展进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新时代,新展览,新北博

党的十九大带领中国进入新时代。在新形势、新常态、新外交、新经济、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在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深化改革方案的背景下,我们的展览业务应该有什么新的思路、新的机遇、新的作为?广交会的巨大成功、“上博会”的隆重推出,对我们的展览工作有什么新的启示?回顾亚太博览会、北博会的辉煌历史,有什么有价值的遗产值得今天来传承并且发扬光大?中展公司作为展览业的国家队,如何在北京会展业的下一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笔者大胆设想,我们现在有没有机会,利用全世界贸促机构和民间商会渠道,结合“一带一路”、APEC、G20、金砖五国等合作机制,整合全球工商企业界资源,重启北京国际博览会,打造多边贸易新平台,成为广交会和“上博会”的有益补充。


来源:中展集团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六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办公楼一层信息部

电话:010-8460 0000

邮编:100028

邮箱:ciec@ciec-expo.com

COPYRIGHT (©) 2017 北京中展信合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47871号-2